紅黑榜

來源:  新法治報·贛法云     |    日期:  2025年05月09日     |    制作:  聶琪     |    新聞熱線:  0791-86847870

□廖安生 (寧都縣人民法院)

朱老師退休那年,朱家排村新建了村完小,孩子們上學(xué)再也不用待在那座古老的朱家宗祠了。想當(dāng)年,朱老師剛從師范畢業(yè),村中籌辦小學(xué),他二話沒說,回到村中,獨自一人,選了這座祠堂,給村中二十多個上一二年級的娃娃當(dāng)老師,從此就沒再挪窩。

朱家排乃朱姓聚居的千年古村,村中古木參天,溪水潺潺,文化底蘊深厚,名人輩出。朱老師將村中歷代考取功名者名單整理出,附上生平及簡歷,一一掛在宗祠墻上;對當(dāng)代考上大中專院校者,也逐一統(tǒng)計上榜。

朱老師在村中教了一輩子書,普普通通。不過,他的三個兒子挺有出息,都考出去了,在外面當(dāng)干部,他們的名字也被列入紅榜。朱老師的大兒子友松,三十出頭就當(dāng)上了鄉(xiāng)長,前程似錦,很給朱老師長臉。

沒想到后來友松出事了,朱老師頭發(fā)轉(zhuǎn)眼間全白了——友松因貪污受賄獲刑五年。

法院判決下來后,朱老師在朱家宗祠的顯眼處辟上黑榜,含著眼淚,顫抖著寫上兒子友松的名字。“我沒有教育好小孩,將友松犯罪事實予以公告,是告誡大家杜絕貪念,引以為戒。希望朱家子弟不要再出現(xiàn)這種違法亂紀(jì)之人。”

后來,一個個考上大學(xué)的朱家子弟不斷登上紅榜,而黑榜上,再無來者。

朱老師晚年喪偶后,友松回到村中照顧年邁的父親,幫助打理祠堂的事務(wù)。他做飯、洗衣、倒水送藥,對父親體貼入微,卻始終沒有向父親提起自己的黑榜之事。倒是父親常向來人夸贊友松:“久病床前有孝子!”來人念及友松一片孝心,順勢便勸說取下友松的黑榜。朱老師卻總是搖頭不語。

年逾九十的朱老師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,他自知自己時日不多了,含著眼淚問在病榻前照顧他數(shù)年的友松:“松兒,你會怪爸爸嗎?”

友松輕輕搖頭,低聲說:“不會的。”

朱老師露出一絲笑意。

那晚,朱老師在睡夢中離去,他至死沒將友松的名字從黑榜上取下。

父親走了,友松接管了朱家宗祠。

常有人向友松進(jìn)言:“那個黑榜這么多年了,早不應(yīng)該留了。”

友松回答說:“還是留在那里吧,我是村中第一個上黑榜的,也希望是最后一個。”

編輯:聶琪

校對:王小明

復(fù)審:全來龍